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专栏 >

佛山打造九大文化产业集聚区

时间:2020-09-12 | 栏目:文化专栏 | 点击:

  为贯彻落实上级对文广旅体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推动佛山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9月10日,佛山市召开全市文化发展工作会议,通报《“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落实情况,对《佛山市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进行政策解读,并对开启“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新方向作出部署。

  “文化是国家与城市的命脉所在,无文则国不立,无文则邦不兴。”佛山市市长朱伟表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工作,切实增强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加快建设新时代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强化组织保障,全力确保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建设顺利实施。

  三年行动计划收官

  75个项目全部完成任务

  近年来,佛山以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为目标。在谋划文化发展上,如何实现从“文化大市”到“文化强市”到“文化导向型城市”再到“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的理念跨越?

  会上,佛山市副市长许国通报了《“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落实情况。他表示,2017年以来,佛山围绕“文城相融、文经相促、因文善治、因文立名”理念路径,抓紧建设“一区三城一中心”重点环节,主动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工作大局,取得了全方位的成果、开创性的成绩。

  近年来,佛山市文化馆新馆、佛山大剧院(坊塔)等一批重点文旅体设施顺利建成;顺利开展东华里古建筑群、清晖园、大旗头村古建筑群等62处文物点的保护工程;佛山秋色、佛山韵律、50公里徒步等文旅体活动广受欢迎。

  以公共服务示范区创建为核心,佛山公共服务创新实践亮点频出。“智能文化家+”“佛山文化云”“群体通”等互联网+文化项目有效整合了资源、极大方便了群众。经近三年的紧张建设筹备,佛山以全国第三、东部地级市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终期验收。

  在文城相融中促使城市形态内涵不断提升的同时,佛山抓准文经相促,不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许国介绍,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有及在建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133家、美术馆(艺术馆)83家,合共216家,较2016年增加120家。以特色空间打造为重心,提升城市高度。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产业、人文为线索试点打造15个特色小镇。

  此外,以建设三大类综合影视基地、五个特色影视产业集聚区、若干个影视特色衍生产业群、一条影视主题全域旅游线路为抓手,佛山加快建设中国南方影视中心,促进区域影视产业全链条、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市影视相关企业1241家,影视制作企业从65家增长到613家,增长843.07%,

  “截至2019年12月,行动计划全部75个项目已完成三年目标任务,其中 54个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累计完成投资额478.7亿元,占比101.7%。”许国表示,“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与“经济佛山”相匹配的“文化佛山”形象逐步显现,全市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城产人文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加快文化产业集聚

  建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

  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单一经济层面和生产要素的竞争,更包括一系列软实力的比拼。以城市文化竞争力为核心的软实力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我们要清醒意识到,与自身万亿GDP的经济总量和发展情况相比,我市文化短板的现象仍然存在,如缺乏高端文化艺术集聚区,缺少龙头文化企业,特别在文化新业态方面发展势头不足,需要我们树立问题导向,拿出行动方案予以解决。”会上,佛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长勇进一步对《佛山市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年)》进行解读,围绕制约佛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提出具体量化指标。

  他表示,此份文件是对“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的延续。在发展定位上提出将“文化导向型城市”提升为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在发展目标上提出经过三年努力,到2022年,高质量文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文化导向型名城建设深入人心;将通过“奋进新时代、重塑大佛山、传承岭南味、提升国际范”四大发展任务,形成建设文化导向型名城的主体支撑。

  “文化产业蕴含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我市第三产业潜在的增长点和极好的发力点,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研究,下大力气抓好文化产业培育壮大,要重点做好文化产业集聚区、全域旅游、饮食餐饮业、影视产业四方面工作。”朱伟强调,只有推动文创产业区域集聚,壮大行业规模,培育龙头企业,才能进一步提升佛山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他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结合佛山市特点和实际,重点打造九大文化产业集聚区,即以石湾中国陶谷为中心的陶瓷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张槎新媒体产业园为中心的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以平州玉器街为中心的玉器产业集聚区,以西樵国艺影视城为中心的影视旅游产业集聚区,以顺德华侨城为中心的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区,以北滘广东工业设计城为中心的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以伦教珠宝产业园为中心的珠宝首饰产业集聚区,以三龙湾高端艺术社区为中心的文旅体休闲娱乐产业集聚区,以南海电竞产业园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电竞文创产业集聚区。

  同时,要引导文化企业向九大文化产业集聚区集聚,力争推动珠宝玉器产值超800亿元,包装印刷、玩具制造、创意设计、工艺美术等4个行业分别超300亿元,影视传媒、体育休闲、视听设备制造等3个行业超100亿元。鼓励文化与产业、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力争到2022年培育10家以上文化产业领域的瞪羚企业和创新型公司,打造一批符合市场规律、富有特色的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科技休闲产业基地。

  “我们要以文化战略强化经济内循环,以文化手段提升城市更新水平,以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为抓手,对标国内优秀城市乃至世界一流工业城市来塑造城市品格与气质,加快建设成为岭南文化魅力充分展现、文旅融合成效凸显、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文化治理效能突出的现代化、国际化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推动实现新时代佛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朱伟说。

 
衢州学院院长谢志远说,此次构建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是衢州学院以“八八战略”为指引,谋求高校共同发展的一项新举措,也是学校紧跟时代步伐、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新探索。 
 
据介绍,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将在教学各个层面展开深入探索:将建立“八互八多”的共享机制,具体为:互认学分,多区域学习;互用基地,多区域实习;互通信息,多区域就业;互享待遇,多区域创业;互派教师,多区域工作;互享设备,多区域使用;互融团队,多区域研究;互享经验,多区域研讨,从而做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这个联盟还将面向地方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创新教育组织形态,建立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促进教育和地方产业联动发展,逐步形成教育和地方产业统筹融合的发展格局,形成“四校”与“四地”的产教融合互动。 
 
同时,该联盟计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境外教学点,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与当地发展需求相结合。这一计划由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发展基金予以支持。 
 
在日前举办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专题研讨班上,教育部副部长孙尧指出,应用型高校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产教融合,合理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应用型高校与产业和企业有更深层次、更密切的合作;通过教学方式改革,推动学校健康发展,不断优化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建立地方高校的服务意识与协同体系,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实现同一区域学校间实验设施、行业资源、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等相互共享。 
 
可以说,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是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从一开始成立,就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规划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以产教融合书写“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新篇章,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负责人认为,联盟的成立有助于推动各高校在应用型办学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