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动态 >

庆祝建党100周年,走进内蒙古自治区诞生地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23-07-31|浏览次数: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强化爱党爱国意识,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6月23日,包头市文化发展行业协会组织协会会员开展“走进红色基地,弘扬革命精神”活动。参观了兴安盟的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五一会址和乌兰夫办公旧址。
兴安盟是内蒙古的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之地和成功之地。
内蒙古东部农村牧区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兴安镇党支部于1946年9月1日在这片土地上秘密成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于1947年5月1日也在这片土地上宣告成立。

走进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
从乌兰浩特市出发,向西驱车40多公里,就是科右前旗巴日戈斯台乡(原名巴拉格歹乡)兴安村。75年前,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就在这个村的几间土平房中秘密成立,第一批秘密入党的李国芳、温永海、张德胜、王福、侯福顺、孙玉疏、李景奎、丁福延、张继权、李振宽等10农民党员,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在家乡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武装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1946年5月,以张策为书记的中共东蒙古工委成立,为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伟大号召,中共东蒙古工委适时组建群众工作领导小组。
1946年8月,西科前旗(现科尔沁右翼前旗)群众工作团宋振鼎、蒋弼仁、潘祖胜等人深入到巴拉格歹努图克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正是在这次发动和组织群众的过程中,宋振鼎、蒋弼仁、潘祖胜等人培养、发展了李国芳等10名农民党员,并于1946年9月1日成立兴安大地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走进五一会址
五一会址始建于1935年,日伪时期为陆军兴安军官学校礼堂,抗战胜利后是东蒙军政干部学校礼堂。
1947年4月23日至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在此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共计392名,会上,通过了乌兰夫同志所做的政治报告和《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宣言》、《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决议》,乌兰夫当选为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是内蒙古历史上空前的盛举,实现了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各阶层人民多年来渴求统一与自治的愿望,标志着蒙古民族政治上的彻底解放,更加地鼓舞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求解放的革命热情。  
走进乌兰夫办公旧址
1947年2月至1949年11月,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乌兰夫曾在此办公。在当时复杂的形势下,乌兰夫遵照党中央和中共东北局的指示,运筹帷幄,积极开展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使各项工作很快打开局面,走上正轨,形势迅速好转。1974年11月,乌兰夫办公旧址毁于火灾。1987年5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址南30米处仿原貌进行重建,工程于同年8月竣工。2007年5月至6月,中共兴安盟委、兴安盟行政公署将其作为红色文化景点进行全面维修,调整充实展出内容。室内现陈列有内蒙古自治政府1947年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成立时的文献和乌兰夫的讲话图片等珍贵历史资料。乌兰夫办公旧址于2006年9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走进革命老区兴安盟参观学习,了解当年革命历史,重温了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参观过程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幅幅弥足珍贵的图片,让大家重温了老一辈革命者浴血奋战、舍身忘死的悲壮历史,仿佛被带回了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真切感受到了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会员纷纷表示,要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撰稿:温宏颖

编辑:邬建成

审核:赵宝元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Copyright © 2020-2021 包头市文化行业发展协会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20003989号-1
包头市文化发展行业协会